提出技術挑戰
當建設智能電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我國現有的技術標準和關鍵設備對智能電網建設支撐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建立一個系統、完善、開放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體系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由國家電網公司組織制定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應時而生。
“標準融入了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集成技術等,這對設備制造商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許繼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富生認為。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中國電力設備制造商,大多從事的是單一種類的產品研發與生產,這不僅不利于將來智能產品的研發,從很大程度上,還將面臨著被整合與淘汰的危險。畢竟,從中國現在設備制造業來看,還缺少像ABB、西門子那樣具備豐富技術與多產業經營的實力,更缺少多學科的研發人才,以及某個領域的全套系統解決方案。現代化生產及流水線作業等重要科技元素的缺失,讓他們在設備智能化方向發展面臨更為嚴峻的技術挑戰。
“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出臺,有望使國內企業與研發部門及用戶,組成戰略聯盟,形成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共同應對新標準的挑戰。同時,也將增加抵御外企沖擊的能力。”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濟萍認為。這也許將成為未來幾年內企業發展的最好模式。
引領研發方向
“智能電網的發展,離不開光通信和電力傳輸,尤其需要光電復合高端線纜。”薛濟萍從自己從事的產品領域角度闡述了企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中天科技創新開發的高端光電線纜涉及智能發電、智能輸電、智能配電、智能用電、通信信息5個技術領域產品,符合智能電網產業發展方向。而且,下一步,我們更愿意圍繞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開展研發及生產活動。”
實際上,中天科技早就看好智能電網的發展機遇,2009年,已經成立了科技研究院及特種導線研究所,緊盯電線電纜的前沿技術,進行技術儲備,著手從終端復合電纜、對導線和電力電纜進行監控、新能源入網用特種導線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技術攻關。這些正是智能電網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所需要的產品,盡管目前,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里有關技術對這些產品還沒有更為詳細的要求。
“鑒于一二次設備界限隨著智能化設備的研發被打破,許繼集團已經開始著手智能設備的研發,包括智能變電站、光電互感器等有著前沿技術的產品。”李富生告訴記者。目前,許繼在生產與研發工作中要應對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規范和標準的產品要向標準看齊。而新研發的產品,要嚴格按照智能電網標準體系的要求來執行。
引發產業變革
“以前,技術標準往往是在產品已研發并運行后才出臺,比較滯后,這容易導致產品間的不相融。”薛濟萍表示,智能電網標準的發布,扭轉了標準滯后出臺的劣勢,也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重復投入,規范了行業的有序競爭,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最大影響力體現在,在產品從設計研發到施工、運行與維護的整個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它必將引發設備產業發生深刻的變革。”李富生表示。
智能電網技術標準不僅對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還將使集成技術得以更為廣泛的應用。業內人士分析,這會引發現有輸變電產品,尤其是一二次設備突破原來的界線而互相滲透,使常用的開關設備、輸電線路、變壓器產品融入了一些智能化的元素,如可以實時監控、可以實現對出現的故障進行簡單處理等。這自然也將打破設備制造業原有的市場格局,引發新一輪制造業的市場競爭。
延伸閱讀: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形成脈絡
歷史:巴黎會議正式啟動標準研究工作
國際電工委員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國際電工標準化機構,其主要宗旨是促進電工標準的國際統一,推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的標準化及有關方面的國際合作。
2009年4月,為了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化管理局組織成立了智能電網戰略工作組,并在法國巴黎召開了首次會議,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13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正式啟動智能電網的標準化研究工作。
現狀:各國積極推進標準建設
中國:2010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編制完成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報告,《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在中國首次系統提出了包括8個專業分支、26個技術領域、92個標準系列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明確了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訂、需要制定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按照《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國家電網公司分三個階段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
歐洲:2010年3月,歐洲標準化組織CEN-CENELEC召開了非正式會議,討論歐洲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化問題。會議成立了工作小組,積極推進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研究工作。
日本: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是負責制定日本工業和能源政策的主要機構。為了推進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METI于2009年8月建立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化戰略工作組。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化戰略工作組確立了26個重點關注的有限技術領域,并針對這些領域制定了技術標準國際化發展策略。
美國: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主要由叫NIST的一個隸屬于美國商務部的官方標準化機構負責,旨在建立一個實現智能電網互操作性的技術框架,對這種協議和標準模型進行協調,以實現各設備和系統間的互操作性。
2009年4月,NIST公布了分三個階段制定智能電網關鍵標準的規劃。根據第一階段目標,該機構選擇與美國電科院共同制定智能電網架構和標準路線圖。2010年1月,該機構發布了《智能電網互操作標準框架和技術路線圖》。繪制了智能電網的概念模型,涵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調度、市場和服務提供商7個領域,在現有技術標準中確定了25個重要標準以及16個需要優先制定的標準。該機構認為,智能電網應該優先考慮的標準包括八個領域,即需求響應及用能效率、廣域狀態感知、電能儲存、電動汽車、高級量測基礎設施、配電網管理、信息安全與網絡通信。
未來:應重點考慮通用需求
智能電網戰略工作組認為,國際電工委員會應承擔起研究和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職責,重點關注那些促進接口和產品標準化的互操作性標準;研究和制定互操作標準時,應重點考慮通用需求,避免就一些細節進行標準化,以防止對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其中,核心標準是智能電網技術標準的關鍵,對智能電網應用和解決方案具有重大影響,適用于智能電網主要技術領域。智能電網戰略工作組推薦的5個核心標準主要包括開放性架構、公共信息模型、變電站自動化、配電管理以及網絡安全等。
名詞解釋: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
《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由8個專業分支、26個技術領域、92個標準系列和若干個具體標準組成。該體系從我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需求出發,結合國際智能電網標準和制定工作的最新進展,在重點梳理已有的779項國際標準和772項中國標準的基礎上編制而成。
標準對我國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制及相關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并有利于促進和帶動智能電網及相關領域與產業有序發展。